新加坡国立大学 (NUS) 的化学家开发出了六价光催化共价有机框架 (COF),它可以模拟自然光合作用,生产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过氧化氢。
传统的过氧化氢生产方法是使用蒽醌作为催化剂,将空气和氢气转化为过氧化氢。然而,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、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、高压氢气和有害溶剂。过氧化氢的人工光合作用类似于自然光合作用过程,利用阳光作为能源,以丰富的水和空气作为原料,为传统的蒽醌工艺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、有前途的替代方案。然而,这种人工系统面临三个关键挑战:(1) 电荷载体生成不足和电荷快速复合,从而降低了效率;(2) 可用的催化位点数量有限,导致生产率低;(3) 缺乏向催化位点有效输送电荷和反应物,导致反应动力学缓慢。
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的 Donglin JIANG 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构想出一种新策略,即通过系统设计 π 骨架和孔隙,开发出六价光催化 COF,以实现高效的光合作用。这些 COF 是由有机分子通过强共价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。它们固有的灵活性使它们成为构建光催化剂的理想平台。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型供体-受体骨架光催化剂,在辐射后,它们会转化为具有密集催化位点的催化支架,用于氧还原和水氧化。这些光催化剂具有空间隔离的供体和受体柱,用于空穴和电子分离,以防止电荷复合并实现快速电荷传输。此外,光催化 COF 的孔壁被设计成亲水性的,以促进水和溶解氧通过一维通道通过毛细管效应到达催化位点。
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5月17日发表在《自然合成》杂志上。
COF 仅使用水、空气和光即可作为光催化剂生产过氧化氢,其指标令人印象深刻:生产率为 7.2 mmol g –1 h –1,最佳表观量子产率为 18.0%,太阳能到化学转化效率为 0.91%(在浴槽反应器中)。集成到流动反应器后,它们可在环境条件下持续生产超过 15 升的纯过氧化氢溶液,并在两周内表现出运行稳定性。
江教授表示:“这项研究凝聚了我们在COF领域近年的共同努力,最终研发出新型光催化剂,有效解决了两个基本但艰巨的挑战:同时高效地将电荷和物质输送到催化位点。本文提出的突破标志着人工光合作用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和 性的进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