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司法实践中,“疑罪从无”是一项重要的原则,它强调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,不应轻易判定被告有罪。这一原则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,更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基石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如何平衡“疑罪从无”与社会对犯罪零容忍的态度,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“疑罪从无”并不意味着放纵犯罪,而是通过严格遵循证据规则,确保每一项判决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。这需要法官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,同时也考验着整个司法体系的完善程度。当案件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时,宁可让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,也不能冤枉无辜者,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底线。
此外,加强侦查技术和证据收集能力,提高司法透明度,是实现“疑罪从无”的关键路径。只有让每一个案件都能以事实为依据、以法律为准绳,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,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