伪三维立方体技术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宇宙结构 星系中心黑洞的理解
发布时间:2024-10-23 10:13:46来源:
明尼苏达大学双城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,可以将二维(2D)电图像(由电波创建的视觉表示)重建为三维(3D)“伪三维立方体”,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物体。
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》上。
传统上,当以 2D 格式捕获电图像时,这些图像可能无法让科学家推断物体在 3D 中的样子。将这些图像转换为 3D 空间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星系、大质量黑洞、喷流结构的物理原理,以及最终宇宙的运作方式。
研究人员观察了偏振光(电光),即在特定方向上振动的光。当我们看着高速公路上阳光的眩光时,我们会看到偏振光,即水平振动的光。然后我们戴上只允许垂直振动光通过的偏光太阳镜,眩光就会消失。
研究小组利用了法拉第旋转效应,该效应会根据电偏振波穿过的物质数量来旋转其方向。借助该效应,他们可以估算出每张电图像的传播距离,从而为数百万光年外发生的这些现象创建 3D 模型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